中国114招生网
您的位置:中国招生网首页 >> 报考指南 >> 详细信息

志愿热门专业折射时代特点

2011/7/5 9:32:00 中国114招生网甘肃站 【 】  

"外贸热"渐流行 志愿热门专业折射时代特点

查看原图

 

资料片

 



  高考年年考,志愿岁岁报。的确,无高考不志愿。很多人说,高考考的是考生,而填报志愿则考的是家长。考分固然重要,但志愿如何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前途命运。从几十年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后来财政类热得“发烫”,再到“不上北大上外贸”的“外贸热”,再到近几年的通讯、建筑、医学、金融“持续热”……每一个时期高考志愿的热门专业,都从一个方面折射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点。

  年年高考 岁岁志愿 

  今年首轮高考志愿填报刚刚结束,据了解,建筑、医学、金融等专业被称为“经久热”,热度依然不减。而汽车工程、园林、制药等具有前瞻性的专业被称为“发展热”,当下比较热门的物流管理、环境科学等专业被称为“时髦热”。

  高考志愿,在高考的诸多环节中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志愿填报不仅仅可以影响到考生能否进入一个理想高校就读,同时就读专业的选择也将影响到考生一生的职业的选择,是人生职业规划的第一步。恢复高考三十多年来,高校专业的冷热可谓波诡云谲、变化多端,高考生选择专业的冷热变化,也成为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才需求的一个缩影。

  连考两年落榜,理改文当年高中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社会广为流传,这种观念也直接影响到刚刚恢复高考时的志愿选择,理科成为当时高考不折不扣的大热门。“那个时代重理轻文的观念,与顽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都有一拼。”哈师大附中教师郭建民当年作为一名理科生连续参加了1977年、1978年两届高考,但是成绩都不理想。1979年他第三次迈进高考考场时,身份转变成了文科生,当年他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虽然这个时期考生选择高校和专业的总体趋向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争取入学机会、服从国家挑选,但在填报志愿时明显显现出“重理轻文”。经历了十年的文革,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对人才的需求跟建国初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尤其是理工类的人才,理工热是正常的。与理科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文科当时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甚至有人认为只有头脑不灵光的人才选文科。“‘文科寒冬’的主要原因也与文革时期很多政治犯多为文人有直接的关系,学文的人思想激进前卫,在那个年代是很容易犯错的。所以经历了文革的高考生,对文科都敬而远之。”郭建民分析。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文史哲才逐渐翻身,吸纳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专科院校越本科段招生,财经火得没商量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财经专业开始“抬头”,并迅速升温,这个热度一直持续到现在。那一时期正是中国大搞“四化建设”之时,中国的经济人才极缺,在相当一部分经济系统中,根本没有金融专业的大学生,由于人才极缺,所以财经专业学生分配去向非常好。“一直以来,就业形式始终是高考专业选择的指挥棒,即便是毕业包分配的时期,不同的行业领域,工资福利待遇也有很大差别。”据了解,1984年前后,财经热开始,当时的财经专业毕业生都被银行、审计等部门“瓜分”,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财经热达到顶峰。“那时金融体制还没有改革,银行系统被称为‘挎双枪’,银行系统的职工既有事业编抱着铁饭碗,又可以实行企业管理,拥有企业的高奖金待遇。所以那时很多财经类的专科学校都要高出本科分数段招生,同样很多考生冲着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宁可放弃本科学历而选择财经专科。”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文科专业的风向标转向了经济、法律。80年代初期的文史哲热渐渐降温,随着中国以法制国进程的加快、律师行业的出现,法律也成为文科专业的大热门。

  “不上北大上外贸”,对外经贸相当“牛”

  说起当年对外经贸专业的热度,相关教育专家用“不上北大上外贸”来形容。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几年间,高考成绩全省前几名的学生不上北大上外贸不足为奇,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等专业被看作皇冠上的明珠,录取分数屡创新高,原因还是国家发展急需,分配去向让人“眼红”。据介绍,上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对外经贸专业“火”得不得了,当时正是中国大力发展对外经贸的关键时期,相关人才缺口很大。那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毕业生,很多直接分配到中国五金矿产外贸总公司、中国粮油总公司等外贸企业,这些由国家经营的垄断企业,工资高、福利好是公认的。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一些综合类院校相继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增加,对外经贸行业也逐渐打破垄断,外贸专业的才开始逐渐降温。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师范专业与农(农业)、林(林业)、水(水利)、地(地质)、矿(矿山)、油(石油)并列,是绝对的“冷门”,都被列为“调剂专业”。当时考生在填报完一、二、三表志愿后,还要选择 “院校是否服从调剂”,调剂专业就是农、林、水、地、矿、油、师范等冷专业。招生部门会根据考生的选择,在考生没有被所报志愿录取时,将考生调剂到这几个少人问津的专业院校。当时还有一项录取政策就是考生如果报考这几个专业院校而没有达到分数段,可以降10分段录取。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足见当时人们对“师”的嗤之以鼻,这与文革时期知识分子沦为“臭老九”不无关系。但是随着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整个社会尊师重教氛围越来越浓,教师的待遇在提高,职业又相对稳定,师范专业也走出寒冬,迎来春天。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师范专业开始由冷转热,在社会上教师短缺的时候,毕业生基本上都可以留在城市,像哈师大成绩优秀的本科毕业生,都可以在哈三中、师大附中等名高中谋得教师岗位。不过随着这些年培养人才数量越来越多,渐渐北师大、东北师大等名校的本科生才有资格竞聘名高中教师岗位。如今不论是哪个师大的毕业生,仅凭着本科的学历都已经难在名校中求职了,因为研究生、博士生已经入主高中。

  需求变化、地域的发展、国际环境,诸多因素促成专业冷热交替

  专业的热与冷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与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的数量、毕业生选择专业的指导思想都息息相关。

  上世纪90年代初热门专业法学、计算机如今已经风光不在,由于人才过多而连续成为近几年最难就业专业之一。据统计,目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已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尽管IBM、微软、联想这些IT名企几乎每年都到高校去招聘,但他们主选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一般普通高校难入他们的法眼。相比而言,法学的情况更严峻。以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毕业生为例,毕业后从事本行的只有13%,北京交通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104名毕业生中,只有3人从事政法工作。

  但是几十年来都不被看好的石油、地矿专业,却随着新世纪到来而开始抬头升温。专家分析,这就说明专业的冷与热一直都在变化中,国家的需求、地域的发展、国际环境都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高校专业热度。石油、地矿虽然一向以工作条件艰苦而不被看好,但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到来,能源问题备受关注,石油、地质等与能源有关的专业随之走出低谷,正在被不断看好。

  但是专业的冷热交替中,也有相对的稳定。建筑、医疗、金融、经贸等专业该算得上是“经久不衰”,热了十几二十年,如今依旧是考生们追捧的热门专业。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甘肃114招生网 –甘肃招生考试信息网,甘肃高考政策,甘肃高校推荐,甘肃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7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