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3+1"模式直指质量提升
让学生发现自我——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创新本科生培养模式纪实
暑期的秦皇岛,游人如织。与此同时,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内的繁忙丝毫不逊于景区的热度。综合实验楼内的测向定位实验室、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等实验室,经常到了晚上十一二点仍是灯火通明。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大学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的平台,通过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校长汪晋宽这样解读学校以“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直指教育质量的提升。
“3+1”模式:检视中萌发的创新
“‘3+1’模式改革之前,大四学生毕业设计普遍很浮躁。”资源与材料学院院长齐西伟坦言,以前从3月开学到6月底离校,学生满打满算只有3个月时间做毕业设计,而“3+1”模式下,前一年的7月就进实验室,等于前前后后用了一年时间,就业开始前毕业设计就基本成形了。
齐西伟所说的“3+1”模式改革,是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从2003年开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试点、2009年7月在全校推行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模式将传统的大四两个学期拆分为三个小学期,第一、二个小学期中还包含两段实习、就业休假阶段。7月进入第一小学期,利用暑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10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后,学生即可着手就业与考研。
汪晋宽1998年从日本回国时,正赶上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校能做些什么?”当时很多高校提出“厚基础、宽口径”的思路,汪晋宽觉得对他们这所以教学为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这些还不够,还应该把“强专业、重实践”的文章做足。
学校先后对各个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平台课程群、专业选修课程进行了整体梳理。“以自动化专业为例,此前5门专业课内容有近1/3重复,在梳理过程中把知识点提炼出来,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学生时间的浪费。”汪晋宽告诉记者,学校每年会紧密结合经济科技新发展,召开校学术委员会会议,对专业培养计划进行适当修订,使各专业4年教学总学时控制在2400个左右,每学期每个专业考试课程门数控制在4门以内,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
成长空间:争议中坚持的变革
“3+1”模式实行之初,校内不同的声音不少。师生最直观的感受是一个完整的暑假“报销”了。而当这项改革进行到第4年,质疑声消失了。“暑假里,实验室里的学生一点也没少!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培养的很多本科生都达到了硕士生的水平!”齐西伟自豪地说。
本科生像硕士生,言外之意就是在“3+1”模式的导向下,越来越多学生在本科阶段有了更为清晰的专业成长目标,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科研实践中来。2011年,学校共有190人次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550人次获得省级奖项。一所在校生规模仅有1万人的大学,获得过省级以上竞赛奖励的就有近800人次,实属不易。
经贸学院2009级本科生艾琳虽说刚刚站在大四的“门槛”上,却早已对科研津津乐道,她现在正在钻研一套“精准广告发布信息系统”,并通过介入毕业设计,发现了自己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浓厚兴趣。
成长空间的获得不仅是针对学生的,还包括教师。对教师观念和专业能力的改变是“3+1”模式始料未及的一个意外之得。
按照“3+1”的模式,每个暑期,每位指导教师都要对10到15名学生进行每周两次的面对面指导,从选题确定、文献检索到论文框架和内容的指导,到10月下旬大四第一小学期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出毕业论文初稿。
“当初我就反对,因为没有暑假了,一周来学校指导学生两次,就把人绑住了,哪儿也去不了。实行了几年之后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学生就业期待,而是深入到对育人的思考。”经贸学院教师苏锋说,通过“3+1”模式,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了。现在他最高兴的事,就是自己指导的学生更爱学习了。
发展路径:选择中发现的自我
今年9月将成为信息学院博士新生的韩鹏,正是在大四那年的“3+1”模式中找到了通信与信息系统这一自己热爱的科研方向。“那年的暑假就泡在实验室里做毕业设计,经过大四一年的训练,自己做科研越来越顺手,也越来越感兴趣,于是才下决心考研。”仅大四一年,韩鹏便发表了4篇科研论文,并获得了2项专利。
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3+1”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实训平台。
3月,进入研究生复试季。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完成的毕业生们似乎个个成竹在胸,少了些患得患失的忧虑。面对研究生复试、就业面试时关于毕业设计、实践操作、学术规划等领域的问题,也是信手拈来。
据了解,“3+1”模式实行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连年名列河北省前茅。截至目前,2012年就业率已达94.31%。
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逯叶,也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主任,她认为“3+1”模式解决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时间紧张和缺乏工作经验两大核心问题。逯叶告诉记者,一些企业获悉学校的“特殊”学制,纷纷在暑期找上门来。东北大学创办的国内领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集团就巧妙利用第一小学期时间,和学校合作与学生毕业设计挂钩的实训项目。北京一家教学仪器仿真公司也专门利用暑期来学校招实习生,给选题、配导师,每月还有4000元的补贴。
【改革者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长汪晋宽:从实际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作为由东北大学统一规划、承担东北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子项目、相对独立办学的高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自2003年以来,结合学校实际,考虑学校外部环境的影响,面向社会人才需求,针对学校过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大的系统的改革,逐步形成了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今后还要通过自我认知和社会反馈两个维度,加强改革实效性的评价,以提高整个系统的适应性。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甘肃114招生网 –甘肃招生考试信息网,甘肃高考政策,甘肃高校推荐,甘肃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46.875]